目前,争议多年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尘埃落定,国务院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意味着用户口区分城市农村居民的时代,宣告结束了。
在未来,只要拥有居住证,就可以享有和当地户籍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权利,在这一巨大利好面前,许多现实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比如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巨大的投入,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又比如城市户口带来的权益能否和土地产生的的权益相当,农民会如何在城市利益和农村利益之间做抉择呢?
事实上,有分析认为,在新户籍制度落地后,经济条件有限的外籍非农户口人群,如何落户更值得关注,如何保障城市底层民众的权益是户籍改革最应涉及的方面。

户籍改革研究员、户口网创始人余梁认为,最需要被关注的,才是最现实紧迫的,就是已经生活在城市里面的这些大量的非户籍人员。而这些非户籍人员,它有可能是农业户口,也有可能是非农业户口,总之因为他不是当地的户口,所以他没有办法去均等化的享受当地的这个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单纯的去看取消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这种二元制的这种登记的情况,我们要看户口迁移的这个管理、这个改革,所以真正的是应该放开户口迁移的这种限制,真正实现我们这个针对非户籍人员的这样的一个市民化。
抹掉“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将依附在户口本上的福利沟壑填平,这当然是社会公平化进程的一大进步。然而也有人说,取消户籍二元制,其实只是还原了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基本功能,对于如何确保社会公平,公共福利均等,我们还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有分析认为,单纯只着眼于让农民进城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合理的户籍制度,应该是实现所有人口的自由流动,一切的公共政策,都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城里人也可以走出去,走到别的城市,甚至走到农村,从这个角度来说,户籍制度的改革,才刚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