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3个关于中国教育的所谓“部长建议”在微信等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原作者是湖南省的一位教育工作者郑学志。他告诉南都,自己的本意是向部长提建议,没想到媒体却在大肆未授权转载的过程中进行篡改,误传称这些建议来自部长。

 

“新任教育部部长建议”朋友圈疯传  

“新任教育部部长建议:恢复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制”

“新任教育部部长:‘补课总比沉溺网吧强。’老师补课有望合法化”

“新教育部长要发洪荒之力,给教育提出了13个建议”

“喜大普奔的消息教师工资要涨”

……

 

近日,如上一些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文章的标题五花八门,内容却大体一致,声称陈宝生给中国教育提了13个“建议”,包括“严格落实《教师法》‘教师工资要略高于当地公务员10%’的规定”、“客观认识家长需求,补课总比沉溺网吧强,要尽快建立校内公益、半公益补课和国家投入机制”、“建议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制”等等。

 

多个建议戳中了目前教育领域内存有争议的“痛点”,许多微信公众号予以转发,其中有一些还是地方教育部门的官方微信。

 

然而,这些文章都没有交待所谓“建议”的出处,即陈宝生发表讲话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在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没有任何有关“建议”的内容。南都记者在网络上检索,也找不到相关的权威媒体报道。

 

原作者实为湖南省教育工作者

 

南都记者检索发现,文章内容的初始版本,应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主教育”。2016年4月4日,“自主教育”推送了一篇署名何俊良的文章,题目是《事关职称、工资、荣誉和考试,再不转发中国教育真的没有希望了》(以下简称《事关》一文)。

 

该文针对中国教育提出了11个建议,即是后来朋友圈疯传版本的主要内容。至于建议的提出者,文章开头就有交待:“全国知名教育工作者郑学志致电全国人大代表刘国忠先生,邀请刘先生一起向全国人大和教育部提交关于切实改善中国教育的11个建议。”

 

南都记者联系上郑学志,他介绍说自己是湖南省一名教师,同时是湖南省班主任学会副理事长。《事关》一文是他授权朋友何俊良所写,发布在“自主教育”上。

 

建议为何被扣上部长名号?  

 

五个月前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又在最近引来诸多转载,还被扣上新任教育部部长的名号?原本的11个建议,为何又成了13个?

 

郑学志说,由于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听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呼声,执笔者何俊良根据他的最新思考,补充了“推行中高考阅卷者资格考试制度”和“拓宽教育课题和科研实践途径”这两个建议,将整合后的文章再次发布在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的“自主教育”上,时间为2016年7月5日。

 

新文章题为《新任教育部长能够给老师们带来什么?知名教育工作者给教育部提的13个事关你我切身利益的建议》(以下简称《新任》)。此后,不少微信、网站在转载时以讹传讹,几经演化,变成了“新任教育部部长建议”。

 

02

 

↑微信公号今日鹰潭发布了一篇名为《新任教育部长建议:恢复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制》的文章,篡改了郑学志何俊良的文章。

 

误传者中包括官方自媒体  

 

据了解,4月份发布11个建议的文章版本时,“自主教育”尚未申请到原创保护。文章发出之后,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许多篡改和盗版。

 

郑学志向南都展示了他和团队整理的未授权转载名单,截至9月12日共有163个。值得注意的是,发布者中除了教育类的民间机构,一些地方行政部门也赫然在列。盗版文章的发布平台,既有微信,也有今日头条、搜狐等。

 

这让郑学志颇为气愤。9月12日,他与何俊良联名在“自主教育”上发布辟谣文章,痛陈恶意篡改、造谣传谣行为。他们在“普通教师何以一夜飙升为教育部长?”一文中写道,“这中间就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自媒体,他们7月11日擅自转发被举报删掉之后,8月29日又继续换用新的标题,把这文章又再次转发。”

 

原作者呼吁自媒体与平台加强自律  

 

郑学志认为,部长对教育的建议,一般都是指导性的、指令性的,给教师提建议的角度应是由上而下的,带有明确的政策性要求。而他们的13个建议,陈述的都是一线教师的感受,体现的是普通群众对教育的渴望。稍微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建议的内容、语气、发言角度,都不符合教育部部长的身份。

 

在他看来,谣言的爆发有深层原因。一方面,建议确实道出了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例如工资偏低、职称评审腐败。另一方面,自媒体和网站创新力不够又缺乏底线,明知故犯,借助剽窃篡改这样的热点话题吸睛。“自媒体给大家带来了话语权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技术层面对原创的保护、需要众媒狂欢时代的基本道德底线、需要信息娱乐时代正确的消费理念。”

 

此外,让郑学志非常不解的是,7月5日发布时,《新任》一文已经获得了原创保护,腾讯微信平台却在7月8日将“自主教育”的原创保护权限取消。在团队的反映下,权限得到恢复。最近他发现,该号的原创保护又被取消了。

 

“难怪这段时间关于新教育部长13个建议的谣言满天飞”,郑学志叹道,“他们坚持原创保护,就会减少篡改行为,谣言也就得到相应控制。”

 

他呼吁腾讯公司尽快对这类问题作出反应。“腾讯公司如果还不认识到取消原创保护对谣言传播的负面影响,将会严重伤害微信公众号将来的生命力和可信度,必将会受到相关法律的严重制裁。没有一个社会会放纵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郑学志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